稀發酵醬油發酵時間長,醇香味濃。但由于東北地區特殊情況,早晚溫差較大,相對溫度低,日照不足,對稀發酵醬油有一定影響,同時由于目前醬油所采用的米曲霉滬釀3.042存在酸性蛋白酶和植物組織分解酶較弱,所以本試驗希望通過添加多菌種發酵彌補單菌種發酵
和自然條件不足,并以感官評定、氨基酸態氮含量、還原糖含量、總酸含量等作為終對比指標,研究多菌種發酵對醬油品質的影響。
1 材料和方法
1.1 試驗設備、條件
室外自然發酵,采用10個250kg大缸發酵。
1.2原料
原料配比:大豆:面粉:小麥=6.5:3:0.5.
投料量:106.8kg/缸x10缸=1068kg.
鹽水量:230kg/缸x10缸=2300kg.
鹽水濃度:17.8%.
1.3 采用菌種
第1頁
米曲霉:采用滬釀3.042菌種。滬釀3.042菌種具有較強蛋白分解和糖化能力,酶系較廠,繁殖能力強。培養過程:試管斜面→三角瓶擴大(麩皮培養)→種曲(木盒培養法)。
黑曲霉:采用AS3.758菌種。AS3.758是糖化能力較強的菌株,其特點是耐高溫,喜潮濕,生酸、糖化能力較強,產酶較多。培養過程:試管斜面一三角瓶擴大(麩皮培養)→種曲(木盒培養法)。
酵母菌:采用AS2.180菌種。AS2.180菌種屬嗜高滲透壓酵母,在醬醪的主發酵期發酵,合成酒精,能生成琥珀酸及香味物質。培養過程:試管菌種(麥芽汁)→三角瓶培養(麥芽汁)→酵母罐(飴糖液)。
1.4 試驗時間
自2003年5月22日至2003年9月21日。
2 試驗過程本試驗在以滬釀3.042米曲霉純種發酵的基礎上,分期加入AS3.758黑曲霉、酵母液,由于本次試驗是考證多菌種對發酵期間的影響,所以對前期投料、制曲等過程不予詳細介紹。
2.1 操作流程圖
滬釀3.042種曲
食鹽水
接入量0.3%
↓濃度17.8%
大豆一潤水→蒸料→混合
制曲(1d)→曬露發酵(注意翻拌)
1
5.5kg↑112.5kg
面粉-焙炒
AS3.758曲 酵母液酵
壓榨→加熱沉淀→成品原
2.2 菌種添加情況(見表1)
發表1 菌種添加情況表
組別(缸號)米曲霉 酵母液 湘母麟
I(1~3) + - -
II(4~6) + + +
III(7~10) + + +
注:“+”為添加,“-”為未添加。
3 試驗結果
稀發酵經近4個月的試驗,和多批次不同時間的跟蹤試驗,對產品質量得出了不同的分析果。